
7月18日,繁忙的鄭州國際陸港。當日,中歐班列(中豫號·鄭州)開行十周年。自2013年7月18日首趟開行以來,全省班列已累計開行超8000班,業務網絡遍布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。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
本報訊(記者 胡舒彤 王延輝)7月18日,中歐班列(中豫號·鄭州)開行十周年紀念班列。
下午4點多,一列滿載太陽能光伏組件、線路板分總成、風車支架的中歐班列(中豫號)從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緩緩駛出,開往萬里之遙的德國漢堡。
十年前的這一天,首班鄭州至德國漢堡的國際貨運班列也是從這里駛出,為我國中部地區通向歐洲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,彌補了我省“不沿邊、不臨江、不靠海”的短板,開啟了河南“陸上絲綢之路”建設的序幕。自2013年7月18日以來,全省班列已累計開行超8000班。
作為河南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重要開放載體和平臺,十年來,班列越開越密、越跑越快,由每月1班到目前每月200班左右,從時速80公里到120公里,集貨范圍從500公里擴展到1500公里,形成了多站點、多線路、多口岸的國際多式聯運物流網絡。鄭州國際陸港從一片荒蕪的空地拔地而起,已經建設成集多式聯運、口岸專項物流、海關監管等于一體的功能完備、集約高效、中東部領先的綜合貨運樞紐;曾經門可羅雀的鐵路站點也發展成為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、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。
新起點,新征程。隨著十周年紀念班列的開行,河南“鋼鐵駝隊”也開啟了新十年的奔跑。未來,中歐班列(中豫號)將進一步強化“干支結合、樞紐集散、多向并舉”良性發展格局,構建“通道+樞紐+網絡”體系,帶動發展班列經濟、口岸經濟、樞紐經濟,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、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、服務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注入強勁河南動能。
河南“陸上絲綢之路”建設迎來十周年 中豫號啟新程
7月18日,中歐班列(中豫號·鄭州)開行十周年紀念班列。
7月18日,繁忙的鄭州國際陸港。當日,中歐班列(中豫號·鄭州)開行十周年。自2013年7月18日首趟開行以來,全省班列已累計開行超8000班,業務網絡遍布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。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
本報訊(記者 胡舒彤 王延輝)7月18日,中歐班列(中豫號·鄭州)開行十周年紀念班列。
下午4點多,一列滿載太陽能光伏組件、線路板分總成、風車支架的中歐班列(中豫號)從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緩緩駛出,開往萬里之遙的德國漢堡。
十年前的這一天,首班鄭州至德國漢堡的國際貨運班列也是從這里駛出,為我國中部地區通向歐洲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,彌補了我省“不沿邊、不臨江、不靠海”的短板,開啟了河南“陸上絲綢之路”建設的序幕。自2013年7月18日以來,全省班列已累計開行超8000班。
作為河南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重要開放載體和平臺,十年來,班列越開越密、越跑越快,由每月1班到目前每月200班左右,從時速80公里到120公里,集貨范圍從500公里擴展到1500公里,形成了多站點、多線路、多口岸的國際多式聯運物流網絡。鄭州國際陸港從一片荒蕪的空地拔地而起,已經建設成集多式聯運、口岸專項物流、海關監管等于一體的功能完備、集約高效、中東部領先的綜合貨運樞紐;曾經門可羅雀的鐵路站點也發展成為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、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。
新起點,新征程。隨著十周年紀念班列的開行,河南“鋼鐵駝隊”也開啟了新十年的奔跑。未來,中歐班列(中豫號)將進一步強化“干支結合、樞紐集散、多向并舉”良性發展格局,構建“通道+樞紐+網絡”體系,帶動發展班列經濟、口岸經濟、樞紐經濟,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、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、服務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注入強勁河南動能。
聲明: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,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